2月12日,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我司黄耀教授和邹建文教授课题组科研成果“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增汇研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一等奖。
据介绍,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农田是大气温室气体(CH4、N2O)的重要排放源,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和增加土壤碳汇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各缔约方(包括中国)应提交本国的温室气体源与汇清单。国际权威科学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鼓励采用适合本国的排放系数或模型编制温室气体清单,以提高清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黄耀教授和邹建文教授课题组系统开展了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增汇研究,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与规律、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固碳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项目历时16年,由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
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方面,该项目自主研发和完善了适合多种水分管理方式的稻田CH4排放模型CH4MOD,明确了我国稻田CH4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CH4MOD模型被中国政府指定用于编制向联合国提交的稻田甲烷排放清单,为我国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做出了贡献,并被《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引用推荐,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高度评价;建立和完善了灌溉稻田N2O排放系数估算模型和旱作农田N2O排放系数估算模型,明确了我国农田N2O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的稻田N2O排放系数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组(IPCC-TFI-EFDB)收录推荐。
在农田温室气体减排与增汇研究方面,该项目明确了淹水-烤田-淹水是减缓稻田CH4和N2O排放综合温室效应的适宜水分管理方式,提出了平衡施肥实现水稻高产、养分高效利用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明确了我国农田碳汇功能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定量评估了我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和N2O减排潜力。基于中国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研究撰写的咨询建议《以合理方式控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被国办《专报信息》采用,并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为我国制定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