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地质学基础 |
课程编号 |
ARGE3101 |
英文名称 |
Basic of Geology |
课程类型 |
专业基础课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验学时 |
0 |
实践学时 |
0 |
学分 |
2 |
预修课程 |
地理学、地貌学 |
适用对象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
《地质学基础》包括三大部分内容:1)有关地球的一般知识。重点介绍地壳的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及地质构造做知识上的准备;2)从矿物和岩石两个层次介绍地球的物质组成及其结构、构造特点,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成因联系和主要区别;3)系统介绍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及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其中,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风化作用和风、水的地质作用;4)地球演化史和地质年代表,主要介绍古气候演化历史。 |
|
|
|
|
|
|
|
|
|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地质学基础是地学类专业和资源与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低年级员工的专业启蒙课,目的是使员工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培养员工的思维能力和时空概念,启发员工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并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介绍地球层圈构造及各层圈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观察和认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阐述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特征、作用原理及相互关系;介绍岩石圈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演变历史,生物界的演化概况及地质学的发展和展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
章节内容 |
讲课 |
实验 |
实践 |
合计 |
第一章 |
绪论 |
2 |
|
|
|
第二章 |
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
2 |
|
|
|
第三章 |
矿物 |
6 |
|
|
|
第四章 |
岩浆岩 |
2 |
|
|
|
第五章 |
沉积岩 |
2 |
|
|
|
第六章 |
变质岩 |
2 |
|
|
|
第七章 |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
2 |
|
|
|
第八章 |
火山作用 |
2 |
|
|
|
第九章 |
地震作用 |
2 |
|
|
|
第十章 |
地球演化历史和地质年代表 |
2 |
|
|
|
第十一章 |
风化作用 |
2 |
|
|
|
第十二章 |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
2 |
|
|
|
第十三章 |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
2 |
|
|
|
第十四章 |
风成作用与风成地貌 |
2 |
|
|
|
第十五章 |
冰川的地质作用 |
2 |
|
|
|
第十六章 |
总复习 |
2 |
|
|
|
合计 |
36 |
|
|
|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介绍地质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地质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质学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学习《地质学基础》的意义和《地质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 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地球的基本特征
1. 形态特点:形状、大小、质量、密度等
2. 物理性质:重力、地热、地电、地磁等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第三节 地球的物质组成
1. 地壳的化学成分
2. 地幔的化学成分
3. 地核的化学成分
本章重点: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分界面;2)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
第三章 矿物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晶体结构
1. 晶体结构单元
2. 晶体类型
第三节矿物的化学成分
1. 矿物化学式
2. 矿物中的水
3. 类质同象
4. 同质异象
第四节矿物的形态
1. 单晶
2. 双晶
3. 集合体
第五节矿物的物理性质
1. 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发光性
2. 力学性质:硬度、解理、形变、比重
3. 其它性质:磁性、放射性、可塑性等
第六节矿物分类
1. 成因类型
2. 工业分类
3. 综合分类
4. 晶体化学分类
第七节硅酸盐矿物
1. 硅酸盐矿物分类
2. 常见硅酸盐矿物
第八节其他矿物
1. 碳酸盐矿物
2. 磷酸盐矿物
3. 硫化物
4.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5. 卤化物
本章重点:1)矿物的解理、硬度、颜色;2)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3)常见硅酸盐矿物。
本章难点:晶体结构
第四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第一节 有关岩石的基本概念
1. 岩石
2. 岩石学
3. 岩石的成因分类
第二节 岩浆作用类型
1. 喷出作用
2. 侵入作用
第三节 岩浆岩的分类
1. 按岩浆类型分类
2. 按形成深度分类
第四节 岩浆岩的特征
1. 岩浆岩的组成特征
2. 岩浆岩的结构特征
3. 岩浆岩的构造特征
第五节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1. 超基性岩
2. 基性岩
3. 中性岩
4. 酸性岩
本章重点:1)岩石的成因分类;2)岩浆岩的特征;3)矿物结晶顺序。
本章难点:矿物结晶顺序
第五章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
第一节 成岩作用
1. 沉积作用
2. 压实作用
3. 胶结作用
4. 重结晶作用
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
1. 沉积岩的组成特征
2.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
3.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第三节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1. 碎屑岩类
2. 化学沉积岩
3. 生物化学沉积岩
本章重点:1)沉积岩的结构特征;2)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本章难点: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第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一节 变质作用
1. 变质作用的概念
2. 岩石变质的条件
3. 变质作用的类型
第二节 变质岩的特征
1. 变质岩的组成特征
2. 变质岩的结构特征
3. 变质岩的构造特征
第三节 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1. 三大岩类的空间关系
2. 三大岩类的成因联系
本章重点:1)变质岩的构造特征;2)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本章难点:变质矿物的特征
第七章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质作用
1. 内动力地质作用
2.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二节 大地构造运动
1. 大地构造假说
2. 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证据
第三节 地质构造
1. 变形
2. 变位
本章重点:1)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证据;2)地质构造。
第八章 火山作用
第一节 火山喷发物类型
1. 气体
2. 液体
3. 固体
第二节 火山喷发类型
1. 熔透式
2. 裂隙式
3. 中心式
第三节 火山分布
1. 火山在全球的分布规律
2. 火山在中国的分布规律
第四节 火山前兆和灾害
1. 火山前兆
2. 火山灾害
本章重点:火山分布
第九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分类
1. 成因分类
2. 地域分类
3. 震源深度分类
第二节 地震分布
1. 时间分布
2. 空间分布
第三节 地震的发展过程
1. 前震
2. 主震
3. 余震
第四节 地震评价
1. 震级
2. 烈度
第五节 地震形成的地质力学机制
1. 板块运动
2. 断裂活动
第六节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1. 海啸
2. 堰塞湖
3. 塌方和滑坡
4. 瘟疫
第七节 地震的预报和预测
1. 地震的预报
2. 地震的预测
本章重点:1)地震的成因分类;2)地震的时空分布;3)地震形成的地质力学机制。
本章难点:地震形成的地质力学机制
第十章 地球演化历史和地质年代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地球形成和演化历史
1. 大气圈成分的演化
2. 海水性质的演化
3. 地球结构构造的演化
4. 气候演化
5. 生物演化
第三节 地质年代表
1. 相对年龄的确定依据
2. 绝对年龄的确定
3. 地质年代表
第四节 第四纪环境变化
1. 全新世
2. 更新世
本章重点:1)地质年代表;2)第四纪环境变化
本章难点:地球结构构造的演化
第十一章 风化作用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1. 按形态分类
2. 按作用方式分类
第二节 元素迁移序列
1. 迁移序列
2. 化学风化阶段性
第三节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1. 岩石性质
2. 气候
3. 地形
4. 生物作用
5. 时间
第四节 风化作用的产物
1. 碎屑物质
2. 溶解物质
3. 难溶物质
第五节 风化作用的意义
1. 形成土壤
2. 形成矿产
3. 古环境变化的信息载体
本章重点:1)风化作用的类型;2)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第十二章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片流的地质作用
1. 侵蚀作用
2. 搬运作用
3. 堆积作用
第三节 洪流的地质作用
1. 侵蚀作用
2. 搬运作用
3. 堆积作用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1. 侵蚀作用
2. 搬运作用
3. 沉积作用
第五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
1. 湖盆的成因分类
2. 剥蚀作用
3. 搬运作用
4. 沉积作用
第六节 沼泽的地质作用
1. 沼泽的分布特点
2. 沼泽的形成过程
3. 沼泽的沉积作用
本章重点:1)河流的地质作用;2)湖泊的地质作用。
本章难点:1)河流的侵蚀作用;2)河流的沉积相。
第十三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地下水的理化性质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成分
第三节 地下水的运动
1. 毛细运动
2. 渗透运动
3. 渗流运动
第四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 侵蚀作用
2. 搬运作用
3. 沉积作用
第五节 岩溶作用
1.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2. 喀斯特地貌类型
本章重点:1)地下水的侵蚀作用;2)岩溶作用。
本章难点:地下水的运动
第十四章 风成作用与风成地貌
第一节 风蚀作用与风蚀地貌
1. 风蚀作用
2. 风蚀地貌
第二节 风的搬运作用
第三节 风积作用与风积地貌
1. 风积作用
2. 风积物的特点
3. 风积地貌
第五节 荒漠和荒漠化问题
1. 荒漠类型
2. 荒漠化问题
本章重点:1)风蚀作用;2)风积作用。
第十五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冰川类型
1. 大陆冰川(冰盖)
2. 山岳冰川
第三节 冰川的运动
1. 运动速度
2. 运动特点
第四节 冰川的地质作用
1. 刨蚀作用
2. 搬运作用
3. 堆积作用
本章重点:1)冰川类型;2)冰川的堆积作用。
本章难点:冰川的擦痕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闭卷考试。要求掌握所学知识的细节和运用所学主要理论解答问题。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地质与地貌学》(南方本)(面向21世纪教材),刘凡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
《地质与地貌学》,(面向21世纪教材),梁成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ISBN 7-109-07540-0/P.12)
《普通地质学》,吴泰然, 何国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 蔡运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地质学基础》,宋春青, 张振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地质学基础》,华公司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 1990
大纲修订人:李福春
大纲审定人:李荣
修订日期:201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