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农业资源环境和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专长的科学研究型和面向人才市场的应用型、复合型的科学技术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农副业生产、环保、农资等部门继续深造或从事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能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新型肥料研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科技推广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与素质要求
(一)基本规格
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知识面广;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大员工体育合格标准;具有一定的美育基本知识和美学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具有较高的中外文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学习资源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管理等基本理论,掌握资源环境分析技术、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肥料工艺与肥料资源利用技术、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和土壤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等专门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二)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尤其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基础;
2、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
3、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以及程序语言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对资源、环境和生态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4、掌握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资源管理和环境生态保护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生态园区建设与规划、化学分析、植物营养诊断、环境评价等研究方法;具备从事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5、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等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
四年。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
(二)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地学基础、环境科学概论、普通生态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资源环境分析、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肥料工艺与肥料资源利用、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土壤环境污染与治理、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
|
课程类型
|
应修学分
|
课
内
|
必修课
|
通 修 课
|
63
|
学科基础课
|
32/33
|
专业核心课
|
13
|
小 计
|
108/109
|
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10
|
专业选修课
|
12
|
科类选修课
|
6
|
科类方向选修课
|
8
|
小 计
|
36
|
合 计
|
144/145
|
课
外
|
实践教学环节
|
20
|
必 读 课
|
4
|
选 读 课
|
6
|
合 计
|
30
|
总 计
|
174/175
|
修读说明:
1、公共选修课应修的10学分中包括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4学分;
2、专业选修课至少修满12学分;
3、科类选修课至少修满6学分;
4、科类方向选修课须修满8学分,其中至少在一个模块中修满6学分。
六、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专业文献综述训练、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地学基础实习、土壤、地质与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与实习、植物营养学实习、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实习、土壤调查与评价野外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七、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